「禮儀,表現了自己的價值」

「知道什麼是禮儀嗎?」很多人都會說:「餐桌禮儀? 」
其實很多人根本不理解禮儀真正的意思,以為食飯時有禮貌就可以了。但正確的餐桌禮儀,應由約會吃飯開始,再引申到進入餐廳的一刻起,又有多少人知道?
禮儀- Etiquette,源於中古世紀的歐洲,法文的意思是 “標簽” 1750 年起便以英語通用。遠自1500年起至1900,很多英國及歐洲國家的學校,都會有專科教授禮儀。漸漸地,禮儀已成為了國際間的一種尊貴表現。
注重禮儀的日本,一般會以30-45度的打招呼鞠躬禮;日常生活上的問候語「你好、請多關照、再見」的
韓國,亦是以“禮儀次邦”著稱,互相交流,亦要因身分而用敬語。
外國人一開口便是:「How are you?」
從以上可看到,禮儀在各先進國家,代表了一個人、家庭、鄰居、同學、朋友、同事甚至陌生人,互相交流必須存在的主要元素。
我們不是獨立行動的人,人類需要群體生活。隨著國際間的互動頻繁,不懂得禮節猶如穿錯衣服出席重要的場合,令人感到格格不入,甚至高攀不起的局面。
禮儀的表達需要由心出發,要誠於內至形於外。眼神、說話、態度,塑造了一個人的習慣、形象和氣質。這一切,需要慢慢陶養出來。
無論你學歷有多高,家境多富裕,不懂禮儀,一切都是徒然。只要肯學,一個平民百姓,都可顯出貴族的氣質。